看圖說故事:土庫國中圖書館建築

(原文於2018年12月50周年校慶前發表於個人 Facebook,題為「被轉型正義的蔣中正」。2021年、2025年分別改寫部分內容。)

圖書館並非土庫國中的門面,對外那一面其實只看得到醜陋的鐵皮屋頂,加上灰白外牆,但三樓大會議室往往是團體外賓來訪(如國際交流)時的接待處,也常辦理教師研習。因此,如果不是土庫國中師生,對這所學校印象最深的建築,大概就是外牆五彩繽紛的圖書館了。

圖書館座落於校園中央位置,稍微偏西,介於停車場(莊敬樓拆除前原址)、勤學樓之間,隔著連鎖磚鋪成的廣場,對面則是樂群堂(前稱中山體育館)。一樓是總務處辦公室,與人事主任、會計主任共用辦公室。二樓是圖書館,包含閱覽區、開架書庫、借閱流通櫃台等,不過土庫國中圖書館並未設有資訊(電腦使用)區。三樓大會議室,平時也是國樂班練習合奏,以及打擊樂器、揚琴分組的授課場域。鐵櫃中就放有一些早期演奏的樂譜。

三層樓建築的外牆五彩繽紛,上書「圖書館」三個楷書大字,再加上「楊善淵題」的落款。活潑的配色,讓人感覺圖書館是校內「年輕」一輩的建築。但就讀土庫國中三年期間,圖書館二樓往三樓的樓梯,封了將近一年半,原因是天花板石磚剝落,怕砸到路過的師生。咦,難道「楊善淵題」,不該代表這棟建築是在楊校長任內(按:2012年8月~2018年5月)完工的嗎?怎麼還會掉石頭?

其實,圖書館已經40歲了,是我們的超級大學長。

就學期間,不曾聽過學校有「校史室」或者「檔案室」,推測在當年自強樓北、中棟及莊敬樓被敲掉的時候,早期檔案可能就已經散佚無蹤,或是收藏在總務處整個有點陰暗的辦公室裡。所幸,當年鍾進森校長(2006年8月~2012年7月在任)請資訊組長翁崇展老師主持,將不少老照片掃瞄建檔,放置於土庫國中校網上的「歷史照片」專區,還能讓我們一睹學校舊時風采。以下,便嘗試「看圖說故事」,從這些老照片中,探索圖書館建築的沿革。

一開始:只有兩層樓

創校之初,圖書設備暫時使用兩間普通教室存放,權當臨時圖書館使用(請參見下引〈奠基紀念〉一文)。64年度時,已經在現今圖書館位置看到一些打樁圖示,而65年度已經建成兩層樓圖書館。

圖1:民國65年建二樓圖書館一棟、三樓地基。

圖2:僅興建兩層樓的圖書館,上書校訓「勤儉合作」。

至於為什麼只蓋了兩層樓,或可從時任校長王梁甫先生〈中正圖書館奠基紀念〉一文推測:

    中正圖書館奠基紀念
  圖書館?為精神文化?所託,????欲培養學生??風氣,提?教師研究精神,設立圖書館,應為第一要務。本校原有圖書室,利用普通教室兩間,因陋就簡,不敷應用,迺有興建大型圖書館之議。著我全校師生發揮克勤克儉之美德,力行節約,兩年來?餘課?費壹佰肆拾餘萬元,充作首期工程費用興建一至二樓,其第三樓俟翌年完成。本館施工之際,適逢總統 蔣公九秩誕辰,為感念 蔣公實施九年制國民教育之德政,恭名曰「中正圖書館」。是為之記。
  校長王梁甫 謹誌
 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

(上文係筆者依2019年6月拍攝於總務處辦公室前相片著錄,標點符號為筆者所加,?代表無法辨識)

簡要來說,大概就是沒錢可以蓋三樓,所以只蓋了兩層。不過,後來猜想還有另外一種可能:為了要在「總統蔣公九秩誕辰」(也就是蔣中正總統90歲冥誕,當時他早已作古)前趕緊竣工。之所以如此猜測,是因為高中時看到虎尾女中金英館的相關資料,明明是11月才竣工,卻在10月30號「提前啟用」,就是為了替蔣中正總統「暖壽」。

隔年的校園地圖上,畫上了圖書館的三樓,王梁甫校長再次為文,記錄這段過程:

    中正圖書館補誌
  本館三樓承張省議員賢東之奔走,蒙省府補助新台幣捌拾萬元,兼作學生工藝實習之用;復蒙會長張議員昆能之關說,承林縣長恒生撥款十萬元,得以順利竣工與充實設備,特此銘誌。
  校長王梁甫誌
 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九月一日

(文字依筆者2019年所攝圖書館三樓外照片辨識)

圖3:完工後的圖書館,上書「中正圖書館」五字,下方仍書寫校訓。

由〈補誌〉可知,三樓是兩位議員(省議員張賢東、縣議員張昆能),說動省府、縣府各補助80萬元與10萬元籌款而成,而於民國66年完成整棟建築。

翻閱歷屆畢業紀念冊後,發現至少到第23屆(民國82年畢業),都是沿用圖3這張相片。圖3拍攝者應該是站在今樂群堂的位置,而在圖書館完工數年內,這棟禮堂(當時稱中山體育館)早就建成了。期間暫未找到其他圖書館的照片。到了第24屆畢冊(林久華校長上任),換了一張新圖片,「勤儉合作」就不見了。可知大約是在劉和璧校長這段任期內消失的。

圖4:楊善淵校長任內初期圖書館。從此圖可以較明顯看出「中正圖書館」五字為前省主席謝東閔題字。

「中正」不見了,只剩「圖書館」

楊善淵校長於2012年接掌本校。當時鍾進森校長已經規劃好勤學樓工程,楊校長大興土木[1],比如補強工程、風雨球場、南側門等,都是他任內完工。

補強工期自2015年12月8日起,迄2016年4月1日止。補強完之後可謂煥然一新,不只顏色換了,名字也換了。「中正」兩字無影無蹤,剩下的「圖書館」只有屬性名稱而無實名,或許也是搭上轉型正義中,去除威權標誌的風潮。既然改名,謝東閔先生的題字也抹去,換上的是楊校長落款。

圖5:筆者國二時從樂群堂琴房拍攝圖書館。

相較於先前整建中山體育館,由全校師生票選出「樂群堂」的命名,「圖書館」命名過程明顯實在沒什麼意義,而且名稱又缺乏意義。而且,我還真不知道楊校長會寫書法,還是只是落款而已?

圖片來源

圖1、圖2:土庫國中校網。應依循雲林縣政府教育處轄下學校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使用。

圖3:取自第8屆畢業紀念冊。應依循雲林縣政府教育處轄下學校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使用。

圖4:國研院國震中心《校舍耐震資訊網》「校舍耐震補強工程成果彙整表」。(連結)

圖5:筆者拍攝。

註腳
  1. 話說,在學期間聽過兩位老師談起楊校長對土木工程的熱愛。第一位老師上課說:我們楊校長就是一直拆房子、蓋房子。第二位老師上課說:學校裡本來有一對綠繡眼就不見了。中庭原本還有一個生態池,很可惜。